發布人:管理員 發布時間:2018-12-25
“財政支出應當從投資往民生轉向,從補貼往福利轉向,利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加速構建?;?、廣泛的福利體系,定向支持養老產業、健康產業以及服務業的發展,釋放相應的消費需求。”12月21日,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收入增速放緩、房貸的擠出效應、國內供應不足等,共同制約了國內消費的增長,這在2018年的數據上表現較為明顯。為進一步釋放內需潛力,2019年政策安排頗多。
比如,2019年1月1日將落地的個稅改革,引入包括子女教育、住房貸款等專項附加扣除,以減輕個人稅負,增強消費能力。
比如,就業優先。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社會政策要強化兜底保障功能,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確保群眾基本生活底線,寓管理于服務之中。要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解決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群體就業。
喬寶云指出,穩就業是政策調控的底線,財政需要有更多投入,需要聚焦目標,包括對相關企業進行適當補貼,以保障就業水平的相對穩定;對再就業人員進行培訓,在社會保障方面提供更多幫助等。
會議還提出,要改善消費環境,讓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稱心、用得舒心;完善養老護理體系,努力解決大城市養老難問題;下更大氣力抓好食品藥品、生產和交通;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在加快省級統籌的基礎上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藥納入醫保等。
“食品、社會保障等問題,涉及到與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的劃分。像食品,多是地方政府的責任,但地方政府側重抓生產,監管的動力不強,這需要重新調整責任劃分;社保也類似,中國的社保保障層級比較低,體制機制上有比較多的缺陷,也需要調整與地方的事權和支出責任。”喬寶云指出。
咨詢熱線:0755-82143466
地 址:中國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東門南路2020號太陽島大廈16樓全層
香港九龍佐敦彌敦道208-212號四海大廈702-7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