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人:管理員 發布時間:2018-11-19
為什么辦不出屬于中國自己的科技期刊?對于中國科技界來說是個“大問題”。它是隱痛、是焦點、是不甘,更是期待。幾個月前,本報推出的一組“中國科技期刊現狀調查”系列報道,就曾在業內引起廣泛關注。
11月14日召開的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科技期刊問題再次被提上了議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科技期刊的意見》,并強調,科技期刊傳承人類文明,薈萃科學發現,科技發展,直接體現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要以建設世界科技期刊為目標,科學編制建設期刊目錄,做精做強一批基礎和傳統優勢領域期刊。
這讓關注此事的人們對中國科技期刊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科技期刊作為科研成果的主要載體,對科研成果具有記錄、傳播、交流的功能,是積聚前沿、科技信息與文獻資源的主要平臺??萍计诳陌l展,對于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維護國家科技信息,提高科研人員在國際同行中的學術影響力,提升科技文化國際交流的話語權以及推動中國科技出版產業轉型升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實際上,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我國已經具備了辦好科技期刊的基本條件。過去,大家的普遍認知是我們沒錢、沒人才、沒足夠多的拿得出手的成果,所以期刊辦不起來。但現在這些已經有了變化——這些年,我國科研投入穩定增加,科研成果水平不斷提高,科技論文數量日益增多??梢哉f,基礎條件已經具備,舉國上下也達成了共識,下一步就是如何通過改革形成好的體制機制,把辦好科技期刊的好想法落到實處,把科技期刊做大做強。
科技期刊是一個國家贏得科技話語權的重要工具?,F有經驗表明,科技期刊辦好了,必定能推動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的轉化及應用,并由此推動科技進步。辦好中國科技期刊,承載著一代代科學家和辦刊人的厚望,在推動科技發展、傳播中華科技文化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過去,我們一味追求在國外發論文,大量創新性科研成果用英語發表在國際期刊上。如今,時代已經變遷,如何重拾自信,傳播中華文化,辦好中文科技期刊是我們這代人須交出的答卷。
咨詢熱線:劉小姐 0755-82143466 13302909089
地址:中國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東門南路2020號太陽島大廈16樓全層
香港九龍佐敦彌敦道208-212號四海大廈702-703室